古潮州簡介
潮州前加“古”字區別於當現代潮州市。古潮州包括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和豐順縣等地區。
潮州是著名的僑鄉、美食之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著名的北宋宰相陳堯佐稱譽:“海濱鄒魯是潮陽”,是十相留聲之地,有中國四大古橋廣濟橋,是隋代中國經略流求(台灣)之始發地,是中國第一條民營鐵路潮汕鐵路誕生地,是潮州文化的發源地,是粵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海外貿易中心,是古潮商紅頭船的始發地。
潮州包括潮州市、揭陽市、汕頭市和豐順縣,從歷代的古潮州到當代的汕頭市,均同屬一個行政區。潮州在隋唐、五代十國、兩宋稱潮州,唐代曾易名潮陽郡,元稱潮州路,明清稱潮州府,當代原稱汕頭市,現今稱潮汕,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定潮州為通商口岸,清鹹豐九年(1860年)潮州府汕頭港開埠、設立潮海關。
潮州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歷來為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中心。潮州境內有韓江、榕江和練江三江匯集汕頭流入大海。正史記載潮州存在大型船隊集結的時間在公元前112年;潮州參與海上絲綢之路活動的最早實證在西漢中期至東漢、潮州通商海外的開始最晚發生在610年;宋代便有外商到達並經常性往來潮州通商。 著名的唐代文學家韓愈描述:“潮之州,大海在其南,群山擁其北”。潮人則自嘲是“省尾國角”。
潮州人的祖先自古便是因為戰亂而從中原南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一路逃到潮汕地區,本來以為安穩了下來,卻每幾百年就要面對一次族群的大災難,後來抗日時期的屠澄海城也是。抵禦海盜、日寇外,還遭受元軍和清軍兩回大屠殺。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被少數民族統治,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都是從北方關外打進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地區做最後的抗爭。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汕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潮汕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裡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專家指出,一批又一批的移民不僅大大增加了潮州的人口總量,而且帶來了較為先進的技術經驗,促進了潮州農業、商貿的發展。福建的語言、信仰和風俗習慣,也隨之傳入潮州。潮州在歷代不斷發展中形成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又帶有中原文化的特點的潮州文化。
潮州以功夫茶、潮汕飲食、潮汕善堂、香港潮州節為代表的潮汕文化影響深遠。香港 潮人盂蘭勝會、 潮汕英歌舞、 潮汕僑批等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共有46項。潮州的國家級非遺項目數量占到廣東省非遺總數的四分之一。潮州商幫文化已千年,茶文化漂洋過海 。享有“海濱鄒魯”、“嶺海名邦”、“南國邦郡” 、“百載商埠” 美稱。
潮州是全球的潮商和潮汕人祖籍地。潮汕人也稱潮州人,他們遷徙自古代中原,繁衍自潮汕地區,成名于海外。潮州人同有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在文化 、科技 和商界 成就顯著 ,與猶太人一樣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故在上世紀初便被泰國國王譽為“東方猶太人”。以勇於開拓、善於經營、誠實信義著稱於世,是世界上分布範圍廣泛、影響深遠的漢族民系之一。潮州商幫形成於唐朝後期,興盛於宋元明清,中國近現代史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商幫。 潮州海外華僑、及港澳台同胞近2000萬人。
潮州八邑
潮州八邑是指潮州府的海陽、揭陽、潮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潮汕民系8縣,也稱潮州八陽,是潮汕地區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潮汕地區明清時期名稱潮州府,明清潮州府的商民經商於國內外各商埠,兼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
清乾隆三年(1738)置豐順縣後,潮州府轄9縣,均是從宋元潮州的海陽、潮陽、揭陽潮汕民系3縣析置,名稱均帶有“陽”字,即海陽、揭陽、潮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饒平別稱饒陽、豐順別稱新陽、大埔別稱茶陽。由於北部山區的大埔縣居民是客家人,故置豐順縣後仍稱潮州八邑。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
潮州八邑包括今汕頭市、潮州市、揭陽市和豐順縣,自古同根同源、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聯,是歷史相承、山水相連、族群相同、潮語相通、利害相關的地區。潮州八邑同屬潮州府管轄,同屬潮汕方言區,同屬潮汕文化圈,同屬潮汕商幫,有共同的價值觀念,同有顯著的海洋文化特徵,具有共同的文化認同和族群認同感。這種認同感在海外潮州八邑籍的華僑華人中尤為顯著。隨著潮州八邑的名號被四海口碑相傳,潮州八邑成為了潮汕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
地級行政區 | 區劃數 | 縣級行政區 | 別稱 | 英文名稱 | 政府駐地 | 境域 |
潮州府 | 9個縣 | 海陽縣 | 海陽 | Teoann | -- | 今潮州市潮安區、湘橋區。 |
潮陽縣 | 潮陽 | Kityall | 棉城鎮 | 今汕頭市潮陽區、潮南區、濠江區。 | ||
揭陽縣 | 揭陽 | Teoyall | 榕城鎮 | 今揭陽市榕城區、揭東區、揭西縣。 | ||
澄海縣 | 蓮陽 | Tenhigh | 辟望 | 今汕頭市澄海區、金平區、龍湖區。 | ||
普寧縣 | 洪陽 | Poeland | 洪陽鎮 | 今揭陽市普寧市,除西部客家地區以外。 | ||
惠來縣 | 葵陽 | Hwelie | 惠城鎮 | 今揭陽市惠來縣、普寧市西、南部山區。 | ||
饒平縣 | 饒陽 | Joepen | 三饒鎮 | 今潮州市饒平縣、南澳縣。別稱饒陽。 | ||
豐順縣 | 新陽 | Hongsoon | 豐良鎮 | 潮州府最晚建立的縣,故稱新陽。1965年屬梅州 | ||
大埔縣 | 茶陽 | Dabu | 茶陽鎮 | 因縣治在茶陽鎮,故稱茶陽。1965年屬梅州 |
潮州人苦難史
內地苦難
潮州人的祖先自古便是因為戰亂而從中原南遷,五胡亂華、安史之亂、靖康之亂。一路逃,本來以為安穩了下來,卻每幾百年就要面對一次族群的大災難,後來抗日時期的屠澄海城也是。颱風、地震,抵禦海盜、日寇外,還遭受元軍和清軍兩回大屠殺。中國在歷史上有兩個朝代是被少數民族統治,一個是元朝,一個是清朝。都是從北方關外打進來,南宋小朝廷和南明政權只能一直向南退,都在省尾國角的潮汕做最後的抗爭。
信仰
頻繁遭遇天災人禍的潮人的信仰是寄托在一位位各司其職的神明和先賢。潮汕善堂逐漸演化成集釋、道、儒文化於一爐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慈善救濟機構。那一句“老爺保號”裡面包含了潮人太多的屈辱與艱辛,是潮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外顯儀式。
海外苦難
潮州人跨海至他國始於宋元,盛於清代。他們與猶太人一樣屢遭排斥,潮人在東南亞國家特別是泰國和印尼遭受過幾次類似西方反猶的排華苦難。 台灣著名歌手侯德健的《潮州人》,記述了潮人在越南的遭受的苦難。
“東方猶太人”
“東方猶太人”之說源於上世紀初泰國國王拉瑪六世《東方猶太人》一書。拉瑪六世在位期間掀起了第一次排華高潮,由於潮人在泰國華人中占大多數,這就是這一稱號的由來 。
歷史沿革
潮州是今廣東省潮汕地區在隋、唐、五代、十國、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歷代的政區名稱。潮州的地級行政區在隋唐、五代十國、宋稱潮州,元稱潮州路,宋元潮州所屬的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3縣合稱“潮州三陽”,明、清稱潮州府,潮州府屬的海陽、潮陽、揭陽、澄海、普寧、惠來、饒平和豐順8縣合稱潮州八邑,當代原稱汕頭市,今稱潮汕地區。潮汕三市從古潮州到1991年的汕頭市,均同屬一個行政區 。1991年,原汕頭市拆分成今潮州、揭陽、汕頭三市,三市統稱潮汕地區。由政區兼地理概念變成了地理概念。潮汕地區是相同一個自然地理,自古均同屬潮汕平原,同根同源、人緣相親、文緣相通、商緣相聯,是歷史相承、山水相連、潮語相通、族群相同、利害相關的地區。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期間,1858年6月美國與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中美天津條約》,其中增開潮州府汕頭港為通商口岸 ,清鹹豐九年(1860年)潮州府汕頭港開埠、設立潮海關。
建制之前
舊石器時代,潮汕已有人類居住繁衍。
新石器時代,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遺址距今約8000年,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潮汕潮安池湖的貝丘文化,距今約6000年,潮汕在新石器時代繁榮時期的狀況。
潮汕普寧虎頭埔窯群代表了4000多年前潮汕文化發展的高峰期,證明潮汕地區在新石器時期就有著自己的先進文化,經過與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綜合,從而得以壯大。虎頭埔窯群的發現推翻了以往所持的“粵東地區是蠻荒之地”的觀點 。
潮汕饒平浮濱文化遺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文化遺存。
西周、春秋時期為揚越境地。
戰國時期為百粵地。
州郡一級建置之前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置南海郡,轄番禺、揭陽等4縣,揭陽縣治今揭陽市境內,今潮汕全境、梅州及福建省漳州下轄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等五縣一帶隸屬揭陽縣。揭陽縣以地處於揭嶺之陽定名。
西漢初,漢朝為削弱閩越、南越兩個藩國,令閩越、南越各分出部分土地,建立南海國。南海國國王(即南武侯,名織)由西漢中央直接任命,名義上下屬東越國。大多數學者認為南海國首都應在廣東,因為其實南海國境相當於原秦揭陽戍境。
西漢初,南越國(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1年)在秦揭陽戍(漢初南海國)境內分置揭陽縣、海陽縣(海陽縣治在今潮州),隸南海郡;這一時期揭、海兩縣並立,是海陽建縣之始。
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復置南海郡,轄番禺、揭陽等6縣,揭陽縣管轄現潮汕、興梅和閩南的龍溪、漳浦等地方,荒置南越國所設立的海陽縣。
晉南北朝義安郡
潮州最早的建制始於東晉,晉鹹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東部析置東官郡,原揭陽縣地拆分為海陽、潮陽、海寧和綏安4縣,縣治在海陽縣。
東晉義熙九年(413年),東官郡海陽縣北部五營地設定義招縣,原揭陽縣境設定義安郡,義安郡統領海陽、潮陽、海寧、綏安、義招5縣,治所駐海陽縣(今潮州市),管轄範圍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義安便是潮州的前身,義安名稱共用了260年。
南朝齊永明元年(483年),析義招縣置程鄉縣,義安郡下轄海陽、潮陽、海寧、義招、程鄉5縣。
隋朝潮州
隋開皇十年(590年),原義安郡境立潮州,統領海陽、綏安、海寧、潮陽、義招、程鄉6縣,治所駐海陽縣,管轄範圍仍是今潮汕地區全境、梅州及福建閩南漳州的雲霄、東山、詔安、漳浦、平和5縣一帶。因地臨南海取“潮水往復之意”,首命名“潮州”,潮州成為潮汕地區的政區名稱始於此,以後1400多年都沿用。
隋煬帝大業三年(公元607年),全國罷州復郡,潮州復改為義安郡,隸東揚州,再次劃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稱潮州。
唐朝潮州
唐承隋制,仍稱潮州,轄海陽、潮陽、程鄉3縣,治所駐海陽縣。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時泉州州駐地為今福州)和潮州一部分合置漳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全國改州為郡,潮州因此易名為潮陽郡。
唐開元十年,西元751年,從江南道改為嶺南道管轄。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再度改稱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唐景雲二年,西元711年,再次劃入福建,潮州先後隸屬江南道福州都督府,閩州都督府和福建經略使、福建觀察史。
宋朝潮州
宋代仍稱潮州。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復置揭陽縣,潮州轄海陽、潮陽、揭陽3縣,3縣合稱“潮州三陽”。
潮州人重視文化,講究風水,“三陽”正寓“三陽開泰”之意,有吉亨之象。即便潮州在該時期,多天災人禍,仍誕生了潮州前、後八賢和前、後七賢。與此同時展開了大規模的海外移民活動,形成於唐朝後期的潮汕商幫,開始興盛起來。素有“吾邦文獻”、“嶺南名邦”、“海濱鄒魯”美譽的潮州,是一個人才輩出、英才薈萃的地方。
曾任潮州通判的陳堯佐重返朝廷後,寫下了描繪潮州的詩句:休嗟城邑住天荒,已得仙枝耀故鄉。從此方輿載人物,海濱鄒魯是潮陽。
1132年,紹興二年廢揭陽縣,重新併入海陽縣;
1133年,南宋紹興三年撤銷。海陽縣永寧鄉,今揭陽榕城及以東地方;海陽縣延德鄉,今汕頭市金平區、龍湖區,包括潮安區庵埠鎮;海陽縣崇義鄉,今揭西大洋、五經富、金和、塔頭、鳳江及揭東霖磐、玉湖,包括豐順縣湯坑等。
1140年,宋紹興十年重新設立揭陽縣,縣治遷至玉窖村(今揭陽榕城)。
元朝潮州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 年)改潮州為潮州路,仍轄海陽、潮陽、揭陽三縣,屬廣東道宣慰使司。
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梅州隸入潮州路。與此同時潮汕商幫仍興盛發展,該時期東南亞逐漸成為潮人移民的第一陣地。
明朝潮州府
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潮州路為潮州府,轄海陽、潮陽、揭陽、程鄉4縣,屬廣東布政司。
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潮州府析海陽縣置饒平縣,別稱饒陽,隸屬潮州府。
明嘉靖三年(1524年)潮州府析潮陽縣置惠來縣,別稱葵陽,隸屬潮州府。
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潮州府析饒平縣置大埔縣,別稱茶陽,隸屬潮州府。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潮州府析潮陽縣置普寧縣,別稱洪陽,隸屬潮州府。
明朝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潮州府析海陽縣、揭陽縣、饒平縣合置澄海縣,別稱蓮陽,隸屬潮州府。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潮州府析程鄉縣析地豪居都為中心合置平遠縣,隸屬潮州府。
明崇禎六年(1633年)潮州府析地置鎮平縣,隸屬潮州府。至此,潮州府轄11縣:海陽、潮陽、揭陽、程鄉、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平遠、鎮平。
潮州府商民經商於國內各商埠,兼設立潮州會館,名號“潮州八邑” 。明王朝實施的嚴厲禁海政策,迫使長期海販為生計的潮汕商幫,武裝反抗,潮人在嚴厲禁海政策打壓的政治背景下,繼續大量移民,與此同時海外的潮人潮商不斷壯大,奠定了今後潮商的華人世界格局。
清朝潮州府
清承明制,仍稱潮州府,仍轄轄11縣:海陽、潮陽、揭陽、程鄉、饒平、惠來、大埔、澄海、普寧、平遠、鎮平,治所駐海陽縣(今潮州市),屬廣東布政司。
清康熙22年(1683年),潮汕商人在蘇州建潮州會館,在會館正門口立碑刻文:“本館系潮州府屬8縣商民所組織,專謀本幫商業之利益”。這是潮商和潮州八邑最早正式稱謂書面體現之一 。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潮州府屬的程鄉縣、平遠縣、鎮平縣3縣另設立嘉應州,嘉應州統領興寧、長樂、平遠、鎮平4縣加上本屬的程鄉縣合稱“嘉應五屬”。
清乾隆三年(1738年)析置豐順縣,潮州府統領海陽、潮陽、揭陽、饒平、普寧、惠來、澄海、大埔、豐順9縣,均是從宋元潮州的海陽、潮陽、揭陽潮汕民系3縣析置,名稱均帶有“陽”字,即海陽、揭陽、潮陽、澄海別稱蓮陽、普寧別稱洪陽、惠來別稱葵陽、饒平別稱饒陽、豐順別稱新陽、大埔別稱茶陽。由於潮州府北部山區的大埔縣居民是客家人,故置豐順縣後仍稱潮州八邑。豐順建縣的同時期,潮汕商幫達到一個鼎盛時代。隨著潮州八邑的名號被四海口碑相傳,潮州八邑成為了潮汕的代名詞和界定標準。潮州八邑即是潮汕地區,是今海內外潮汕人最廣泛認同的界定標準。同時,海外的尤其東南亞的潮汕商幫影響力與日倍增,歷經唐、宋、元、明歷代的潮商,很多潮商成為了當地經濟精命脈的掌控著。
中國近代史 清朝 潮州府澄海縣汕頭港開為商埠、設立潮海關,潮汕鐵路開通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進入中國近代史,1850年清代愛國政治家林則徐逝世於潮州府普寧縣 。
1851年,香港由於此前被英國人占領,被宣布為自由港,潮州商人們又一次抓住機遇,從南北貨物的交易中獲得蓬勃發展。當時在香港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大米靠進口,進口靠潮商。潮州商人就是在這一次次的商業機遇中不斷創新、迅速發展起來的。潮州商人們的生意依然離不開大海和航船。
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定潮州府澄海縣沙汕頭為通商口岸,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是近代中國最早對外開放的港口城市之一,20世紀30年代,汕頭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國第3位,商業之盛居全國第7位,是粵東、閩西南、贛東南的交通樞紐、進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
清鹹豐九年(1860年)以潮州府汕頭港為商埠、設立潮海關,隸澄海縣。
1906年,從潮州府治所地直達汕頭埠的潮汕鐵路築成,配置“潮汕號”機車頭並通車 ,由此有“潮汕”新名詞。潮汕名稱廣為人知是在1907年5月孫中山親自領導的潮汕黃岡起義。1907年5月22日,因由孫中山指派華僑潮裔許雪秋及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等人領導發動的潮汕黃岡起義爆發,這次武裝起義意義重大,但當時的《南洋總匯報》卻大肆指責孫中山勾結“潮汕會黨”,策動黃岡起義。 “潮汕”之名由此見之報端,逐步廣為人知。
中華民國潮循道
民國元年(1912年)初改潮州府改置潮州安撫使,駐汕頭;後改潮梅鎮守使、潮循道、東江行政專員公署等,曾一度改駐潮安縣潮州城,屬廣東都督府。
民國三年(1914年)6月,在廣東省東部東江、韓江流域設立潮循道,治所駐潮安縣;同年10月,南澳縣原屬福建省的雲澳、青澳等處劃歸廣東省管轄。
1921年之後,汕頭建市設立市政廳,成了粵東地區繼潮安縣潮州城之後的另一地域亮點。
民國廿五年(1936年)海陽縣、潮陽縣、揭陽縣、澄海縣、饒平縣、普寧縣、惠來縣、豐順縣、南澳縣合共九縣,設立為廣東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通稱潮汕地區。廣東省第五行政督察區政府初駐豐順縣,抗日戰爭結束後(1946年)遷回潮安縣。
現代潮州市
1949年解放後設潮汕專區、治所駐潮安縣,管轄潮安、饒平、南澳、澄海、潮陽、惠來、普寧、揭陽8縣。潮汕一詞作為行政區名詞出現在廣東省的行政區劃版圖上(1949年至1952年)。
1952年置粵東行政區,行政公署駐潮安縣,管轄原潮汕專區所屬潮安、饒平、南澳、澄海、潮陽、惠來、普寧、揭陽8縣,原東江專區所屬惠陽縣、紫金、河源、龍川、海豐、陸豐6縣,原興梅專區所屬的梅縣、蕉嶺、大埔、豐順、五華、興寧、平遠7縣等21縣,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梅州、惠州、河源7市。
1955年9月,粵東行署治所由潮安縣遷往汕頭。1956年改粵東行政區設為汕頭專區(汕頭作為潮汕地區的政區名稱始此),治所駐汕頭市,汕頭管轄潮安、饒平、潮陽、普寧、澄海、南澳、揭陽、惠來、梅縣、豐順、大埔、五華、興寧、平遠、蕉嶺15縣,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梅州4市。海豐、陸豐2縣1958年屬汕頭專區。
1965年07月,興梅7縣從汕頭專區析置梅縣專區,汕頭專區管轄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70年改汕頭地區專員公署設為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汕頭地區管轄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汕尾4市。
1983年改汕頭地區革命委員會設為汕頭市,同年9月海陸豐改屬惠陽地區(1988年1月海陸豐設今汕尾市),汕頭市管轄範圍今汕頭、潮州、揭陽3市。
1991年汕頭市經濟特區擴圍批准,同年12月國務院調整潮汕地區行政區劃,原汕頭市分置為今潮州、揭陽和汕頭3市(合稱潮汕三市),統稱潮汕地區;潮州縣級市升格為地級市,市政府駐地湘橋區,管轄新設立的湘橋區(原潮安縣析置)、新恢復的潮安縣和原汕頭市管轄的饒平縣,相當於潮州八邑中的海陽縣和饒平縣2縣地;揭陽縣升格為揭陽市,市政府駐地榕城區,管轄榕城區、街東區、揭西縣、普寧縣級市、惠來縣,相當於潮州八邑中的揭陽、普寧和惠來3縣地;汕頭管轄汕頭特區、澄海區、潮陽縣、南澳縣,相當於潮州八邑中的澄海縣和潮陽縣2縣地。
地級行政區 | 行政區劃數 | 縣級行政區 | 面積(平方公里) | 政府駐地 | 備註潮州八邑 |
汕頭市 | 6區1縣 | 金平區 | 109 | 金砂路 | 澄海 |
龍湖區 | 104 | 龍湖北路 | |||
澄海區 | 345 | 文冠路 | |||
濠江區 | 135 | 府前路 | 潮陽 | ||
潮陽區 | 668 | 文光街道 | |||
潮南區 | 596 | 峽山街道 | |||
南澳縣 | 108 | 後宅鎮 | 南澳 | ||
潮州市 | 2區1縣 | 湘橋區 | 153 | 鳳新街道 | 潮安 |
潮安區 | 1261 | 庵埠鎮 | |||
饒平縣 | 1732 | 黃岡鎮 | 饒平 | ||
揭陽市 | 2區2縣1市 | 榕城區 | 182 | 新興街道 | 揭陽 |
揭東區 | 684 | 曲溪街道 | |||
揭西縣 | 1279 | 河婆街道 | |||
惠來縣 | 1207 | 惠城鎮 | 惠來 | ||
普寧市 | 1620 | 流沙北 | 普寧 | ||
總面積 | 10182 |
註:根據當地政府官網整理